那麼耶穌基督怎麼樣處理物質身體需要的問題呢?祂用一句很重要的話概括起來:「人活著,不單靠食物,乃是靠上帝口裡所出的一切話語。」(參 太4:4、申8:3)
這句話包括身體跟身體的需要,比起我們心靈,跟神的道所給我們建立的生命的根基跟能力,是完全符合的,所以我們感謝上帝。
我們的主在世界上的時候跟我們一樣,我們有流淚的可能,耶穌也流過淚(參 約11:35);我們有嘆息的可能,耶穌也嘆過息(參 可8:12);我們有傷心的可能,我們的主也曾經傷心(參 路19:41);我們有被人丟棄的可能,祂來到自己的地方,自己的人卻不接待祂;祂到了自己所造的世界,這個世界卻不認識祂。(參 約1:10~11)
所有人可以經歷的痛苦、患難、憂愁、失望等等的心理狀態,我們的主都曾經經歷過。而且不可能祂所經歷的比我們所經歷的更小,因為耶穌基督說:「學生不能大過先生」,又說,「僕人不能大過主人」(參 太10:24 約15:20)當耶穌講這些話的時候,不是在影射教育界裡沒有可能後輩勝過前輩的這種教育的果效,耶穌在這裡提的每一事,講到「學生不能大過先生,僕人不能大過主人」總是接下去提到:「你們受人誣害的時候你們要知道,他們還沒有恨你們以前,他們已經先恨了我」(參 約15:18)。所以這就表示沒有人受苦是超過耶穌基督,沒有人受逼迫是超過耶穌基督的。
這樣在整個教會歷史中間,所有人性所經歷的各樣患難中間,沒有一個人會比耶穌受的更多的苦難、更多的流淚、更多的傷心、更多的重擔、更多的淒涼、更多被人拋棄的孤單感。
這樣,我們的主成為我們的先生,我們的主成為我們的主人,祂是在前頭擔當我們一切的憂患,祂是常經憂患、多受痛苦(參 賽53:3),祂是 Man of the sorrows, the son of the grief. He was rejected, 祂是despised、被拒絕、被藐視、被拋棄,在人性中間沒有人曾經受過比祂更苦的一個最孤獨、最可憐的人。
為這個緣故,祂體恤我們的痛苦,祂瞭解我們的困難。那麼在提到肉體的需要上,祂用的一句話就是「人不是單單靠食物」,從這話再推演下去,「人不是單單需要性的滿足而已」。
所以我們如果把性放大,把整個人的意義、人的生命價值等量齊觀於性生活的範圍,我們是侮辱自己,我們是輕看自己。
因為人被造是超越了那些性的功用、性的範圍裡面所提到的滿足,或著可以經歷的困難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