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承上則)我們再讀這一段經文你就很明白了,〈來6:16-20〉「16人都是指著比自己大的起誓,並且以起誓為實據,了結各樣的爭論;17照樣,上帝願意為那承受應許的人格外顯明祂的旨意是不更改的,就起誓為證。18藉這兩件不更改的事,上帝決不能說謊,好叫『我們』這逃往避難所、持定擺在『我們』前頭指望的人可以大得勉勵。19『我們』有這指望,如同靈魂的錨,又堅固又牢靠,且通入幔內;20作先鋒的耶穌,既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成了永遠的大祭司,就為『我們』進入幔內。」
突然間,《希伯來書》作者講到「亞伯拉罕耐心等候上帝應許成全的日子」之後,馬上提到「我們」,這表示亞伯拉罕是我們信仰的父親、是我們信心的榜樣、是我們最好的表率;而我們這些與他一樣,以信到上帝面前來的人,我們要知道,我們的上帝絕對不爽約,上帝既然應許,祂一定不收回;上帝已經起誓所立的一切約,一定是永恆的,因為上帝的旨意是不更改的;所以我們這些逃到避難所的人,我們能得到大大的勉勵。
《希伯來書》作者馬上提:「我們有這指望,如同靈魂的錨……」這是全本《聖經》惟一的一次,把「錨」跟「盼望」連在一起的經文,the only time in the Bible to link hope and anchor to be one。有信心的人,是信那最大的上帝;他的信心是向神的應許而發的,他的信心是向著神的約而發。
神的約是絕對可靠的,因為神是指著自己起誓的;為什麼指著自己起誓呢?因為上帝,第一,沒有比自己更大的;第二,祂是永遠不改變的;憑這兩件事,向我們起誓立約的上帝是我們信仰的對象。祂的約是可靠的,祂的話是不變的,而我們對這些話就產生因信心而有的盼望。
請注意,《聖經》所說的「盼望」不是從我們自己產生出來的,而是從我們對神的應許的信心而產生出來的;而「信心」也不是從我們產生出來的,而是因為神的道裡面有信的種子,信心就從道自己產生出來的,所以「信道是從聽道來的。」(羅10:17a)你們因信就有這指望!「亞伯拉罕在無可指望的時候,因信仍有指望……並且仰望上帝的應許,總沒有因不信,心裡起疑惑;反倒因信,心裡得堅固,將榮耀歸給上帝,且滿心相信上帝所應許的必能做成。」(羅4:17-21)(待續)